【處暑】山行:大禮大同、立霧山、千里眼山 (之一) 107-8-25~27
107-8-26 達道的家--立霧山觀景台--達道的家
立霧山觀景台
也許,任何人來到這裡,都要忍不住深深地吸一口氣呢。
P8260161立霧山觀景台 日出前俯瞰立霧溪出海口 崇德沖積扇上聚落的燈火.JPG
P8260163大小清水斷崖.JPG
P_20180826_051327立霧山觀景台 日出前俯瞰 左手邊是大小清水斷崖.jpg
P8260164層雲後的日出.JPG
P_20180826_051440立霧山觀景台 日出時海面的顏色.jpg
P8260167層雲後的日出.JPG
P_20180826_052007觀景台上的岩石 是由許多顏色很黑的小塊膠結 不知是不是火山集塊岩?.jpg
P8260171日出後的觀景台與崇德沖積扇.JPG
P8260173立霧山觀景台還沒睡飽的遠眺.JPG
P8260176藍灰色的馬陸.JPG P8260177鞋子上發現的一隻小小的螞蝗.JPG
P_20180826_052928離開立霧山觀景台前 天色已亮 崇德沖積扇的燈光已熄.jpg
P8260179從立霧山觀景台回程,往觀景台的路其實是達道一家人從箭竹林與芒草叢中砍出來的
P_20180826_061254附近的月桃葉片比山下的小 果實很多且生得很密集.jpg (可能是普萊氏月桃)
P8260180果實很多小而密集的月桃.JPG (可能是普萊氏月桃)
P8260183回到達道的家.JPG
P8260187一片雲飄來,瞬間景物變得朦朧.JPG
早餐之前,把拔將達道的家周圍的園圃逛了一圈,昨天晚餐的蕗蕎、山胡椒、過溝菜蕨,早餐的紅鳳菜,都是達道的家種植和採集的。
P8260186.JPG P8260188.JPG
P8260190.JPG P8260191.JPG
P8260192心葉母草.JPG P8260193.JPG
P8260194.JPG P8260195.JPG金針
P8260196.JPG蔥? P8260197.JPG
P8260198.JPG紅鳳菜 P8260200.JPG
P8260201豐盛的早餐.JPG
P8260207達道的家前面的全景:三角錐山、大同部落、千里眼山與清水大山.JPG
P8260208立霧溪(日落的方向).JPG
P8260209.JPG
千里眼山
出發前幾天,我們密切注意著天氣預報,已有心理準備昨日(週六)將是這三日裡天氣最好的一日,今天開始,降雨機率將大幅提升。
P8260212東方肉穗野牡丹.JPG 與以往於西部中海拔所見的花朵相較,砂卡礑林道上的花瓣似乎特別大。
P8260214紫花鳳仙的花瓣顏色很淡.JPG
P_20180826_080728秋海棠.jpg
P8260215秋海棠的花.JPG P8260221秋海棠的果.JPG
P8260234藍腹鷴母鳥.JPG 林道上光線暗,只有這一張依稀能辨認紅色的眼圈和雙腳。
P8260235砂卡礑林道.JPG
P8260238.JPG P8260239蘭花.JPG
P8260241大同部落 張家莊.JPG
P8260243.JPG
P_20180826_085704環紋蝶.jpg 巨大黃色蝴蝶(畫面中間偏上方)
P_20180826_085711環紋蝶.jpg(畫面中間偏左)
P8260246肺形草.JPG
太魯閣人稱大同部落為Skadang(砂卡礑),意思是「臼齒」,早年部落族人於此開墾時挖掘到臼齒,便以此為地名。
與大禮部落相較,大同聚落的住家分布較為集中,並保留較多傳統竹屋。
P8260264.JPG P8260265.JPG
P8260267.JPG P8260268.JPG
P8260269.JPG P8260270.JPG
P8260271.JPG P8260277.JPG
P8260279.JPG P8260280.JPG
P8260278.JPG留下來採種的玉米
「下雨天路很滑喔!」「千里眼山,一般很少人去啦!」竹屋主人好意提醒。
P8260298.JPG
P8260308往稜線的森林.JPG
值到上了稜線後,才會恍然大悟地明白什麼叫「千里眼山」。
那段時間剛好雨停,藍天白雲、陽光普照,往遠方眺望,竟然是蔚藍的太平洋,甚至海面上的船隻都清晰可辨。「一目千里之山」吧。
P8260310.JPG千里眼山稜線上,一目千里,畫面中間是一艘行駛於太平洋面的輪船。
P8260312.JPG若只看到這幾張照片,讀者可能會誤以為我們爬千里眼山遇上的是大晴天呢。
P8260314.JPG這是小瑀魚在此行之前最想留下的畫面,雖然氣象預報早上的降雨機率50%,但很感謝老天爺在上稜線時給了我們這樣的好天氣。
P8260322.JPG千里眼山稜線上
P_20180826_111942稜線森林裡的臺灣白木草.jpg
P8260335.JPG 山徑開始轉向一段開闊乾燥的裸岩與碎石坡地,遇見的植物,也都比較像記憶中中高海拔山區生長於岩屑地形的植物。
P8260337裸岩區一路陡上.JPG
P8260338特有變種台灣雀梅藤,產於東部石灰岩地區.JPG
P8260342.JPG
P8260345裸岩區.JPG
P8260348.JPG
P8260349裸岩區藍天再現.JPG
P8260355.JPG千里眼山 山頂其實無展望
P8260357.JPG下至裸岩區
P8260359裸岩區午餐.JPG
千里眼山是很有趣的山,森林裡的環境像雨林,森林外的開闊地卻有點像高山。
P_20180826_112734台灣大葉越橘.jpg 是僅見於東部石灰岩地形的植物
(相似種是較普遍的大葉越橘,葉長超過2.5cm;而台灣大葉越橘是大葉越橘的變種,葉較短小1.5–2cm。柏璋另提供了兩種植物的標本影像可供比較。台灣大葉越橘:http://tai2.ntu.edu.tw/Specimen/species-specimen.php?display=pic&folderID=503%20006%2007%201 以及大葉越橘:http://tai2.ntu.edu.tw/Specimen/species-specimen.php?folderID=503%20006%2007%200&display=pic)
P_20180826_112753懸鉤子.jpg
當我分享裸岩區遇見的葉子圓圓胖胖、看似佛甲草的小植物的照片時,很快地收到了柏璋和聖傑學長的回應--太魯閣佛甲草。
P8260360太魯閣佛甲草.JPG
P8260361太魯閣佛甲草.JPG
P_20180826_115800太魯閣佛甲草.jpg
P_20180826_115832太魯閣佛甲草.jpg (感謝柏璋和聖傑學長幫忙鑑定、不吝分享)
柏璋說:就植物分佈來說,台灣東部的中海拔石灰岩山區也宛若幾座獨立的小島,擁有非常豐富且特殊的植物多樣性,很多山頭都擁有裸露的石灰岩岩塊地形,依存不少適應這種環境的特殊物種,是很值得探索的地方!這些山頭上風大霧大太陽大的石灰岩質環境,其實頗像高海拔岩屑地,也確實有許多高山色彩的物種。
P_20180826_120957.jpg萬年松
P_20180826_121319太魯閣小米草.jpg 花色偏粉紅 (感謝柏璋幫忙鑑定)
此行的驚喜之一,就是於開闊乾燥的裸岩與碎石坡地,與這兩種以「太魯閣」之名命名的小植物相遇了。
P8260377花蓮小檗.JPG (又是一種僅見於東部的植物!)
生長於中央山脈東側,又特別集中在花蓮地區、清水大山山區,常見於棲地內之闊葉林下。生長海拔介於1000~2500之間。為多年生常綠灌木,多半生長在透光性較差之闊葉林下。葉片3~5片叢生,狹倒卵形或倒披針型,葉緣具密刺齒緣(31-64跟刺齒),齒距0.5~2mm,在台灣屬少見形式。
P8260388.JPG
P8260395下山.JPG 下山路途,因雨後顯得更泥濘濕滑
回到大同竹屋附近的遮雨棚歇息順便抓螞蝗,不久後,大雨方至。
P8260420古氏棘蛛.JPG
P8260424.JPG遇上今天搭搬運車進大同部落的隊伍
P8260426.JPG返回達道的家,滂沱雨水循著小徑形成徑流。
P8260428晚餐.JPG
離婚證人 、台北離婚證人 、新竹離婚證人 、彰化離婚證人 、高雄離婚見證人
遺囑見證人 、結婚證人
留言列表